CST 執行師

謝佩靜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士


證照

中華民國國家考試合格物理治療師

顱骶骨平衡手法(也稱做顱薦椎平衡手法)

(Craniosacral Therapy) 國際認證

內臟筋膜鬆動術 (Viseral Manipulation) 國際認證

Redcord 懸吊性運動治療國際認證

神經動能療法 (Neurokinetic Therapy) 國際認證

機能系貼紮 (Kinesiotaping Therapy) 國際認證

Vasily矯正鞋墊評估與製作

AFFA PFT個人體適能顧問


經歷

羅東博愛醫院物理治療師

羅東博愛醫院戒菸運動班講師

宜蘭縣頭城國中特教班物理治療師

中華健體技術教育推廣學會秘書長 (現任)

老師小語

忙碌的現代人,身體每天都忙著接收大量的訊息刺激,經常為了處理各種大小事,讓身體和精神過度緊繃。其實,每個人的身體裡都住著一位屬於自己的內在醫師,也就是我們的「自癒力」,當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留下一些片刻與身體對話時,內在醫師就會幫助我們進行自我的身體修復

顱薦椎平衡是一種輕柔的徒手技巧,利用非常輕巧的觸碰與身體的筋膜以及內在醫師溝通。在平衡的過程中,身體會進入深層的放鬆,而身體有疼痛、過去創傷或緊繃的部位,則會啟動自我的修復機制。同時,內在醫師會同時處理心理深層的情緒,或是平時沒注意到的痠痛也會在平衡的過程中被釋放開來。

除了身體的肌肉骨骼關節會儲存疼痛的記憶之外,內臟器官更是包含著更多的情緒能量!例如,大家或多或少都曾有過類似考試緊張拉肚子或是胃痛的經驗,這就是情緒影像生理最典型的案例。

緊湊的生活,使得胃食道逆流脹氣或便祕等腸胃道的疾病早已成了現代上班族的文明病。「小腸」是身體的第二個大腦,跟身體免疫力的調節息息相關,免疫力不好,身體就容易生病。透過「內臟筋膜」的調整,可以讓緊繃的內臟器官得到放鬆,恢復原本應有的活動度,身體將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放鬆和舒適,甚至可以改善體內環境,增強自癒力。

友善列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