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翹腳–骨盆歪掉的殺手
人體的重心在「骨盆」,他也是連結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樞紐中心,更是保護人體腸道、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的骨架。同時,許多常見的體態問題,也都是從骨盆開始。如果是由步態引起的體態問題,到最後還是會影響到骨盆。
常見的骨盆問題,包括骨盆前傾、骨盆後傾和骨盆旋轉。而從這些問題會延伸的其他症狀,在體態方面包含了脊椎側彎、功能性長短腳、高低肩、內外八走路等情形,對於健康的影響,則還可能造成漏尿、腸胃道不適、生理痛、子宮內膜異位等問題。
骨盆的結構很特殊,是由左右髂骨、薦椎、尾骨和恥骨圍繞而成的,簡單的說,他是由幾塊骨頭連成一個類似盆子的形狀,保護我們的生殖系統和消化系統。他連接我們的雙腿和身體軀幹,也是我們控制身體重心的協調性和平衡性的主要關鍵點。骨盆能活動的關節主要有五個關節,分別是雙邊對稱,連結脊椎(薦椎)的薦髂關節 (sacro-iliac joint)、連結大腿骨的髖關節 (hip joint) 和一個位在骨盆前方中心,連結左右恥骨的恥骨聯合 (pubic symphysis)。
雖然這當中的關節都小小的,卻是影響體態的關鍵點。首先,薦髂關節是屬於可滑動的關節,雖然他的平均活動度只有三到五度,可是因為他是脊椎中最大的關節,是我們站立、行走和坐著的時候承擔重量的大功臣,當這個關節因為生活作息、姿勢不良,位置受到改變的時候,我們走路的姿勢、站立的姿勢就會跟著被影響,甚至很多久坐會腰痛的人,也是因為薦髂關節錯位所引起的。如果薦髂關節的左右兩邊不協調,很容易發生走路左右晃動的情形。有些人走路看起來很奇怪,甚至走久了臀部肌肉會有酸痛的感覺,這類的情況,幾乎都是因為骨盆的薦髂關節失衡所帶來的影響。
另一個在骨盆帶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的就是恥骨聯合,他在解剖和生理的定義上算是一個軟骨性關節 (cartilaginous joint),就像是椎間盤中的軟骨,是具有很高的彈性和耐壓性,但是在活動度上,卻只是一個微動的關節。就是因為他是一個活動度很低的關節,當他的位置不正確的時候幾乎不會被發現。然而,只要走路的方式不對的、生理痛的、下肢循環不好的、久站久坐會特別累的,幾乎都和恥骨聯合錯位有關!
現在的上班族,經常會因為常加班、久坐、翹腿、彎著脖子講電話等,造成骨盆的歪斜。如果你也犯了這些錯誤,注意一下,看看你的體態是不是已經被影響了!習慣右手寫字的人,在跟別人說話的時候會習慣性的向左前方傾斜,翹腳的時候左腳會習慣先放在右腳上,甚至站在鏡子前面,右肩會比左肩來得低一點。這些現象,都是因為左右邊的平衡被工作的環境破壞而造成的,所以很多人雖然用右手寫字,疼痛發生會從左邊開始,最常見的就是從左邊的肩胛骨內側開始,然後是肩頸的位置,最後影響到右邊。左撇子的人,這些現象會剛好相反,不過也有人從小被糾正要用右手寫字或拿筷子,所以他們失衡的情況會相對比較少見。
習慣性翹腳的人,骨盆旋轉的情況幾乎都相當嚴重。一般來說,習慣性翹腳的人,兩側的髂腰肌 (iliopsoas muscle) 會產生不平衡,而髂腰肌是從腰椎連結到骨盆及大腿骨很重要的肌肉群,他也是在行走時控制姿勢、平衡和抬腿的主要肌肉群之一,所以習慣翹腿的人,會很容易在行走時有左右晃動的情形,嚴重的,也會因為骨盆的旋轉和肌力的不平衡,而造成骨盆腔內的器官功能上的不足。
已經開始出現不適的人,可以透過關節調整來改善。骨盆是身體的重心,所以常常骨盆被調整後,影響了身體上上下下關節的受力,讓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也跟著一併改善。在骨盆的調整裡,恥骨連結非常重要,卻也是常被忽視的關節。所以在接受關節調整時,除了從骨盆的後面做調整之外,恥骨、鼠鼷部這裡也需要一併處理,才能更有效的改善骨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