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歪斜,真的很難瘦下來
身體有一個非常奇妙又充滿智慧的機制,會讓你需要承受重量的部位可以有力量、需要受到保護的地方得以被保護。這也是為什麼,每個人會因為習慣的不同,衍生出不同的體態、步態,或是累積成各種疼痛、病症等等。
要成功打破已經累積許久的慣性,需要先讓受力模式和用力方式得到改變,配合伸展運動讓過去僵硬的肌肉得以放鬆,才有可能改變肌肉的狀態,進而減少局部肥胖的情況。
我們的脊椎是一塊塊椎骨,堆疊成一個S型的弧度,來支撐身體的重量。當受力模式出現錯誤時,肌肉會變得相對緊繃,而讓體態出現變化。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因為「骨盆不正」,而讓小腹、臀部、大腿這一個區塊始終瘦不下來,甚至還「愈減愈肥」,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骨盆的位置,是從腰部連接到臀部,直到大腿上端這一帶,以及前方腹部到鼠蹊部,都是屬於骨盆的一部分。因為骨盆位於脊椎的最下端,構造上除了保護內臟器官之外,他同時也是身體重心位置的所在。也就是說,當骨盆位置因為習慣而受到外力改變時,骨盆周遭大大小小的肌肉,就會跟著受到牽連。例如,因為走路時的用力方式錯誤,就可能使得臗關節旁的肌肉變得厚實,而讓臀部的比例顯得特別寬;或是腰部過於緊繃,讓腹部的肌肉始終很突出,看起來小腹特別大,都會和骨盆的位置、周遭肌肉的彈性有關係。
當腰椎的弧度變大,也就是變得更彎的時候,相對骨盆會有一個前傾的角度,使得後腰的肌肉要持續收縮用力,腹部為了要讓身體前後能夠平衡,就必須要持續的放鬆,以致於腹肌會變得鬆塌無力。這類型的體態,很容易發生在工作時需要穿高跟鞋的女性身上,因為鞋子的款式,後腳跟是被迫托高的,身體為了達成平衡,骨盆需要往前提起,腰椎則會形成一個特別彎的彎度 (走路時才不會摔倒),所以腹部就要被迫放鬆。久而久之,雖然穿高跟鞋時人看起來似乎很挺,可是腹部卻也因此無法受到鍛鍊,變得相對無力。所以在體態上,雖然看起來臀部很翹,可是沒有力氣的腹肌很容易就鬆垮垮的挺出來,也就變成大家口中的「小腹婆」了!
而相反的情況,當骨盆往後傾,腰椎弧度變直的時候,身體會有「挺不起來」的感覺,在站立、走路的時候,重心都是偏後的。平常當我在做體態調整課程時,看到骨盆後傾的學員,我都會請他們做「翹屁股」的練習,也就是上半身不動,讓下半身往後噘起,做腰椎弧度的鍛鍊。許多人在剛開始很難習慣不一樣的體態變化,總覺得這樣的姿勢「怪怪的」,好像屁股翹很高的樣子,其實客觀的從旁觀察,把腰椎弧度鍛鍊起來才是正確的體態。而這類型的人,通常臀部看起來都扁扁的、垂垂的、寬寬的,減肥時想要把臀部的肉減掉,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比較嚴重的情況,在臗關節旁還會有多出來的贅肉,比例上看起來屁股很寬很大的樣子,都是因為體態不正而造成的!
無論是骨盆前傾或是骨盆後傾的情況,都需要練習核心肌群以及骨盆底肌群,讓這兩大塊肌群可以有足夠的平衡和力量,改變體態和身體的習慣重心,才能夠減少肌肉的過度使用,同時改變脂肪囤積的分布型態,讓身材變得勻稱又纖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