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弓,太高太低都不行!】
足弓,太高太低都不行!
大家對於扁平足的印象通常都比較深刻,高弓足反而比較沒聽過。其實人的身體,不論任何部位,都需要平衡,足弓也一樣,過多或不足都會讓受力失衡。高弓足的人,多半都有家族遺傳,造成的原因,是因為足弓裡的縱弓過彎,所以蹠骨的前端,也就是連接趾骨的關節會相對塌陷,讓整個足型看起來是掉下來的一樣 (drop foot)。這一型的足型,通常足底的軟組織也會變得比較短,所以整隻腳看起來就短短的。
高弓足的患者,如果一直不去理會他,時間久了,就可能發生鞋子不好買的問題。原因是因為腳底的軟組織 (足底的小肌肉、肌腱、筋膜) 會愈來愈緊繃而變「短」,於是腳背的地方會隆起來,包括關節的位置、足底的受力都會被牽制住,所以腳背的厚度就相對的比一般人來的高,除非買材質比較軟的鞋子,要不然鞋子穿起來都會覺得被勒住的感覺。
除了腳背的厚度感覺上變厚 (他不是真的變厚,只是弧度提高而感覺上變厚),通常因為蹠骨的塌陷,所以在受力的時候會先用力,也會讓腳底,大約第二根指頭的底部位置、和小指外側的地方有長繭的現象。長繭的情形,原因無他,依舊是因為受力過多的關係。如果已經有長繭的情況,人的腳會盡量自動避開使用的面積,可是反而會讓足部施力變成點狀式的,會由足跟直接跳到前足 (forefoot),所以會有跳躍式走路的感覺。跟扁平的走路比較起來,扁平足的行走是外八、尋求平衡的搖晃,而高弓足,則是跳躍式的晃動。
高弓足到更久的時間,情況會比扁平足來的嚴重,甚至連腳趾頭都會被影響。因為足底的小肌肉不停的緊繃收縮,指頭還有可能因此而收縮擠壓變形,形成所謂的「爪型趾」(claw toes)。爪型趾顧名思義,腳指頭會像爪子一樣,不是順順的一根一根,而是關節會不自主的彎曲,也因為這樣,在指頭的上方和下方都有可能長繭。延伸閱讀:
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