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錯誤帶來的肥胖
很多人會發現,想要瘦下來的時候,覺得「硬的肉比較難瘦? 軟的肉反而似乎瘦的比較快!」 這麼說好像也沒錯,因為所謂「硬的肉」,例如蘿蔔腿、虎背、熊腰,這其實是源自於姿勢錯誤,使得肌肉肥厚之下所產生的局部肥胖喔!!
身體的組成,可以把他想像成一棟房子,脊椎就像是身體的鋼筋骨架,架住了身體最主要的體態呈現,而骨盆像是身體的地基,是讓這棟房子能夠穩固的最基本要素;其他的軟組織,例如肌肉和脂肪,作用則像是身體的內牆和外牆,層層包圍保護著內部的器官結構,以維持各個器官的正常運作;當然不能少的,還有傳輸資訊和養分、氧氣的管線,也就是血管、神經、淋巴等,將身體各處的資訊送達到中樞處理系統 – 腦部,同時讓大腦支配資源到身體各處,當充足的養分和氧氣都可以準確的提供到身體的各個組織、細胞時,全身上下的運作才能發揮最大效率。
而軟組織中的脂肪,最主要的用途,在於儲存以及分配能量,當身體需要能量的時候,可以由全身上下的脂肪來提供,所以簡單的說,也是一種供需平衡的機制。當供給大過於需求時,多餘的能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身體當中,提供給身體在未來有需要的時候所使用。除了是身體的能量供應補給站之外,脂肪的另一個重要工作,是用來保護身體,在遇到震動、撞擊等力量時,減緩對身體的衝擊和保護內臟器官的安全。也因此,脂肪細胞會依據身體的活動和需要,自動的散佈在皮膚和肌肉中間以及肌肉本身當中。換句話說,當身體能量的供需平衡已經供過於求,肌肉又因為缺乏鍛鍊而變小,就會造成脂肪的堆積變多,整體的體脂肪比例過高時,就是我們大家認知中的「肥胖」。
體脂肪的分布也會和日常生活型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肥胖的呈現也有可能是整體的肥胖或是局部的肥胖。例如經常坐在辦公室而缺乏運動的女性,脂肪多半會累積在骨盆一帶,是因為身體多餘的脂肪,會累積在身體認為最有需要的部位,而人體的本能上,生育下一代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因此會自主性的將多餘的脂肪堆積在生殖系統的附近,用來保護這裡的器官。這也是為什麼,過了青春期之後,如果沒有適當的運動,女性的臀部、腹部、大腿等部位通常都很難瘦下來的原因。
正因為身體的軟組織是軟的,會隨著平時的姿勢、體態,以及用力、受力的方式而產生變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肌肉的彈性以及脂肪的分布。換句話說,你的姿勢、體態、生活習慣,會直接的改變你的身形,進而影響到軟組織的狀態,而產生「肥胖」。這也是為什麼,身體的某些特定部位例如頸部後方、手臂、小腹、臀部、大腿等處,會特別難瘦下來,如果不從生活的習慣著手,而單純的只透過飲食控制或是大量運動,效果只會大打折扣而容易一下就放棄了!
那麼,哪些不良的習慣是造成肥胖的致命殺手呢?舉例來說,經常在廚房忙碌的婦女們會發現,自己的身體似乎愈來愈厚、手臂愈來愈粗、甚至覺得脖子看起來怎麼愈來愈短,難道,這一切都和年紀大了有關嗎?原來,許多人家中廚房的設計,在高度上沒有事先測量規劃好,可能流理台太低,於是在洗菜、切菜、洗碗等需要做洗滌動作的時候,需要彎著腰駝著背,加上又需要低頭,長期下來脖子、肩膀的負擔太大,脊椎的弧度改變,頸部連接胸椎部位的肌肉就會變得格外發達,使得脖子、肩膀這個部位的肌肉變得緊繃而肥厚;如果瓦斯爐的位置又太高、鍋子太重,在煮菜的過程中,肩膀就會不自主的聳起,而提起鍋子的過程,則會讓肩胛骨周遭的肌肉過度使用,產生肩胛骨外翻的情況。
你是不是到現在才赫然發現,原來一個小小的廚房,竟然暗藏了這麼多可能造成「局部肥胖」的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