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腿型,0到6歲變變變】
IMG_0877.JPG

小朋友的腿型,0到6歲變變變

小朋友的腿型和足弓,在六歲之前,都會出現許多的變化。許多家長在看到小朋友的O型腿或是X型腿,幾乎都會希望能夠把握「黃金時期」來做矯正,其實,幼兒的腿型,本來在6歲前就會因為韌帶的鬆緊度和脂肪比例的不同,而在不同的階段出現些許的變化,好好認識幼兒的腿型變化,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擔心。

在小朋友剛剛學習走路的時候,通常會有一個O型腿的腿型呈現。O型腿的危險因子有很多,例如:以臀位 (breech presentation)出生的胎兒,小朋友有O型腿的機率就比較高。還有就是小朋友的體重,體重較重的孩子也比較容易有O型腿。再來就是太早讓小朋友學走路,也會讓小朋友的雙腿過早承擔太重的重量而產生變形。

評估O型腿的方式,是將雙腳併攏,兩腿間膝蓋的距離大約是兩指寬度的距離,如果超過這樣的寬度,就是有O型腿的傾向。想要了解造成O型腿的原因,則需要評估旋轉的角度,是從大腿骨開始旋轉還是脛骨 (小腿骨) 本身的旋轉,確定了旋轉的主要位置,在做處理的時候才能對症下藥。而O型腿的人通常還會影響身體其他的部位,包括內八字走路、脛骨內轉、骨盆內旋、過度用內側腳跟走路等等。

除了學走路的小朋友在發育上的正常變化之外,成年人中,如果自我檢查發現有O型腿的現象都要很小心。O型腿的病患,只要膝蓋往外的角度每增加五度,就會增加膝蓋內側百分之五十的壓力。膝蓋本身雖然有很厚的軟組織 (內側和外側半月板)來承受身體的重量,但是如果關節長期內外側失衡,很容易在老年時發生膝蓋退化的現象,而常常退化的現象也不會只在一個區塊,身體上下互相牽制下的結果,是讓身體的其他部位,例如骨盆、腰椎等部位也同時發生受力失衡的情形,而引起這些地方的退化或旋轉、肌肉協調性失調等問題。

一樣從發育的角度來看的話,小朋友在過了O型腿的階段後,從三、四歲到六歲之間,最有可能出現些許X型腿的情形,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發展。六歲之後,就應該恢復正常的腿型了。X型腿的人,容易影響其他的部分包含了因此產生功能性扁平足、脛骨外轉、內八步態、骨盆外轉等等問題。所以除了外觀上的不美觀之外,也會讓身體的受力失衡。

X型腿的定義是將雙腿合併時,兩隻腿的膝蓋已經碰在一起但是腳踝的部分卻無法合攏。在家自我檢測時,如果你的膝蓋已經併攏,腳底間距卻還有超過10公分,就是定義上的X型腿了。

和O型腿一樣,X型腿型也會讓膝蓋內外側失衡,不過跟O型腿正好相反,所以會讓膝蓋外側有壓迫性的擠壓,而膝蓋內側的組織則是產生張力型的拉扯。

一個正常的膝蓋角度,會因為骨盆和髖關節和膝蓋關節之間生理位置的關係,形成一個大腿骨向內、小腿骨向外的正常夾角,約是5-10度左右,也就是所謂的生理外翻 (physiologic valgus)。女性因為骨盆寬度較男性高,所以這個大腿往內的角度多半會比男性嚴重一點。一旦這個角度超過15度,就是臨床上的X型腿。不過當我們站立,膝蓋在受力時,力的方向則是會垂直的通過腳踝、膝蓋到骨盆的位置。而也因為人體正常的膝蓋夾角,膝蓋外側能夠承擔的受力會比內側來的強壯一點,加上大腿的外側從骨盆上的肌肉連接到膝蓋外側有一條很強壯的肌腱,叫做髂脛束 (Iliotibial band),連結和穩固大腿到膝蓋外側的關節位置。所以X型腿的人較常見的問題依舊是在比較虛弱的膝蓋內側,和O型腿不同的,是O型腿產生的是壓迫而容易發生的退化現象,X型腿則是膝蓋內側肌肉拉扯的發炎酸痛情形。

友善列印版本